WFU

網站頁籤

2017年5月1日 星期一

美國進修|初為人師–向葉丙成教授請益

向教育界的先驅者學習

作者:陳田育


要學,就跟最厲害的學
當初在選擇進修地區時,其實有其他很有名的學校願意給我更好的進修時程與機會,但後來排除萬難決定來到哈佛的教學醫院進修,很大的一個原因是考量到這裡是全美國最有名的學術重鎮,除了有非常先進的醫療環境外,更重要的是有源源不絕的各種學習資源,而這個考量,在這個地鐵可以到任何地方的波士頓更是讓人感到幸運。

很榮幸在出國前,三軍總醫院精神醫學部以及母校國防醫學院願意接受我的申請,經過教育部的審查後,獲得講師的資格。然而,如何教學以及如何讓學生獲得真正有用的能力是這一兩年自己不斷思考的事情。

葉丙成教授無庸置疑,是這幾年引領台灣教育精進的重要先驅者,除了已經有眾多學生受益之外,更讓教學這件事情商轉,讓教學不是只能成為目前升等制度下的犧牲品,而是真正呈現教學的價值。之前在台灣錯過了好幾次聽講的機會,沒想到竟然在波士頓獲得這個寶貴的契機,感謝哈佛教育學院與MIT學生會舉辦這個活動,一家四口在周六上午忙亂的打包,叫了車趕到MIT,感謝葉教授與主辦單位以及在場同學的包容,讓我們夫妻得以帶兩個小小孩一同聽講,以下是我對於葉教授兩個小時演講以及一個小時互動討論後的三個觀察與想法。


 談教學、看體制、到新創

一、從實際面出發。

“Bring students to the world”

葉教授這句話對於身為兩個孩子爸爸的我,隨著小孩開始進入學齡後,感觸甚多。目前很多對於台灣教育的批評來自於學生花了人生中很多時間成本才拿到高等學位,卻只能領很低的薪水或著畢業後才發現業界根本不在乎自己學了老半天的能力,因此如何在學習階段,提早與社會接觸,確認自己的能力是否符合社會期待,這個責任我認為老師至少有提醒的義務!

葉教授最著名的,是他在台大推廣簡報教育,而他簡報課的結業成績,要求學生到校外團體簡報(電機系到國小跟小學生簡報、醫學系到安養中心向長輩簡報),由聽眾直接評分競賽,藉由相對安全的環境,提早讓學生了解,我學的東西不是老師說好就好,必須是這個市場的消費者(或目標、對象)買單才算數。

而美國這邊的學生有這樣的問題嗎? 就我的觀察,我雖然沒有機會真正在美國念書,但這幾個月接觸了許多到美國進修的學生,因為大學以後高昂的學費,學生都希望畢業後能夠很順利找到工作(美國好的工作競爭者可是來自於全世界的菁英),因此這邊的大學生或是研究生會在學期空檔就趕緊四處到自己心儀的企業或公司去認識人,累積人脈,等長假時就趕緊到該企業短期實習,而我目前也正協助一位馬上要到波士頓生技公司短期實習的朋友找房子。

這種概念同時可以應用在科學研究上,如同之前哈佛與MIT榮譽教授Prof. Kiang提醒我的一樣,做科學研究除了鑽研細節之外,一定也需要不時看看大的方向,了解目前做的研究是不是這個世界需要的,自己投入的時間是否值得,避免看小不看大,也避免只看大而缺乏驗證。

二、堅持核心理念。

“Today we change the education, tomorrow our kids will change the world”

葉教授在演講中,很堅定的分享了一些他為自己教育理念執行過程中的艱辛與開始的困難,當然,他不斷強調他非常幸運在台大這個相對很開放的學校任職。然而,我相信不論是在多開放的環境,當你想要做別人沒做過的事情,或者提出改變時,一定會受到程度大小不同的阻力,要能堅持走下去需要有清楚的核心理念,否則很容易動搖。很高興藉由葉教授與許多前輩的努力,從教授的分享當中,可以看到有許多的老師看到目前環境中的問題,持續保持自己的教學初心,就算無法從體制下改變,也能先從自己的一畝三分田耕耘,教育的種子,從自己身上先灑下。

就在我撰寫這篇文章的同時,我知道台灣目前有許多朋友,正利用這個周末自費好幾萬元到山上參加教學的工作坊,其中甚至有苦等多年一直拿不到專任教職的優秀博士,但這位朋友對於教學的熱情以及精進的想法卻沒有停過,把握每次教學的機會,也逐漸因為優異的能力獲邀到不同單位做專題演講,期待有一天他能真正獲得發揮的舞台。

我相信當民間的力量凝聚夠大後,整體國家的制度也會朝向正面的方向修正,希望不久的將來,我們也能很放心的讓自己的孩子在台灣的教育體系下成長茁壯。

三、改變從分享開始。

你可以看看陳志金主任的部落格,或是朱為民醫師的每晚直播     

葉教授知道我的醫療背景後,很快提供我這兩位醫師目前的努力。很榮幸來美國前就認識這兩位醫師。曾經與陳主任共同參與過幾次活動,陳主任除了已經有超過一百篇SCI的發表,目前更是透過文字與演講的力量,為改善醫療環境努力。而朱醫師更是我在念醫學系學生階段就非常優秀的同學,除了去年站上TED的舞台,近期更是以傑出校友的身分獲母校邀請對數百位學弟妹分享他對於「安寧緩和醫療與預立醫囑」這個主題的想法。

葉教授提到他對於教育的想法能夠慢慢獲得越來越多人的肯定,除了自己有做出成績之外,很大的原因也是他透過文章與演講不斷持續的傳遞這個理念,當我們把正確有意義的事情重複去做,積少成多,數年後,會有越來越多人了解這些新的想法與概念,而改變就在這個過程中慢慢發生。

我在美國的指導老師也告訴我一樣的概念,他在20年前就開始致力於不寧腿症這個疾病的研究,當時全世界對於這個臨床症狀完全沒有頭緒,他除了逐漸排除雜務專心致力於單一疾病的治療與研究外,每當他有好的想法或治療經驗,他也會立即寫成文章投稿或是在演講中分享他的經驗,20年過去,他成為這個領域的先驅,發表多篇文章於臨床醫療期刊中第一名的NEJM,並制定相關的治療準則,發揮他的影響力。

因此,如果您也有很棒的想法,不妨先與身邊的朋友分享,一陣子後,或許您也能感受到分享的力量。

這三個觀察,充其量可能只是那天三個小時中的其中幾個概念,很感謝葉教授花了二十多個小時飛到波士頓,剛下飛機就趕到會場進行演講,自己從當天的講座以及會後幾位同學與老師的討論學習甚多,再次感謝主辦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