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約:好好告別》這本書不但是一個理念的傳遞,更是一本人生必備的教科書
作者:陳田育
醫者,仁心
安寧緩和醫療在台灣已經推行了多年,許多醫師都搶著去拿相關的證照,讓自己的履歷更加漂亮。然而,真正願意投入心力在這個領域的醫師,其實少之又少。因為這項醫療的照護,無法讓人賺大錢。每天面對臨終、面對死亡、面對病患與家屬複雜的情緒,更是讓許多醫師退卻的原因。
還好,台灣有一位優秀又願意分享這個議題的醫師,他的名字叫朱為民。
很幸運自己能夠在念醫學院時,便認識當時的朱醫師。為民不但成績永遠名列前茅,學校裡的各大社團、醫研營、學生幹部總是可以看到他那高大的身影。更令人佩服的是,他在課業最繁忙,準備進到醫院實習的前一年,創立了戲劇社,成為第一屆的社長。
當時,在軍事院校要做任何事情,能從0到1並不容易,更不可思議的是,他還在進到醫院實習之前,在醫學院那八百人的大禮堂,成功舉辦了創院有史以來第一場由學生組成的戲劇演出。從場佈、人員訓練、宣傳、到行政處理,都好到讓人不敢相信這是由一個才成立一年的社團所呈現的演出。為民那過人的組織能力,領袖魅力,與待人之道都成為一齣齣經典的畫面,烙印在許多人的腦海中。
最重要的是,朱醫師是一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的人。
如同許多人知道的,一年多前,為民以『預立醫療決定,為自己的生命做主』這個主題,站上了TED Taipei的舞台。那深入人心的演說,觸動了許多人內心的感動。
一年之後,『預約,好好告別』這本書,更是清楚傳達了許多重要的概念。我在昨天拿到這本書後,一看就停不下來,花了幾個小時,仔細感受每個故事,除了喚起許多自己過去照顧病人的影像之外,更讓自己能夠更深入的了解到安寧緩和醫療的精髓。
《預約,好好告別》:三個理由,成為值得擁有的人生教科書
一、 取材自醫院點滴
書中每個章節,都來自於為民過去幾年工作中所遇到的人事物,同樣在醫院工作的我們,許多類似的情境,其實都遇到過不只一次。然而,許多時候,那些情境都只成為我們例行的公事,鮮少有人會去思考怎麼讓每個狀況有更好的結局,而為民就是有這個能力。
此外,當你覺得只是在閱讀故事時,許多的原理與方法都在恰到好處的地方出現,絲毫沒有違和感。沒有一定寫作功力與敏感度的人,絕對沒有辦法做到。
二、沒有打高空,只有可行方法
有時候看書最怕看到整本的理論或原理,但這本書中,把許多情境下不同的可行方法都一一剖析,我曾經嘗試隨機抽選一篇,看看我是否能提出比為民更好的解決方式,但我一下做不到。
「怎麼使用嗎啡、如何與末期病人說話、該不該告知病情、插不插鼻胃管、怎麼使用同理心、如何選擇時機做決定」,這些都是常見的問題,看似簡單,但真正遇到時,常常只有手足無措。而這些,為民在書中都有教我們。
三、兼顧醫師、病患、家屬三方角度
這個主題在撰寫時,很容易偏向某一個面向,然而身為臨床醫師的我們都清楚,光是一個是否置放鼻胃管這件事情,醫師、病患、家屬三方可能會有三種不同的答案。怎麼處理?怎麼做決定?老實說,沒有經過專業訓練的我,其實一下也說不出個所以然。
而我們,這輩子一定都有機會至少經歷其中兩種以上的角色。怎麼做最好?對方在想什麼?為民在這本書都有教我們。
臨終、死亡總讓人覺得不吉利,但卻是一個很重要的議題。很幸運有人願意挺身而出,分享他的所學與理念供所有人參考,而且還是一個非常高品質的分享。
我們都不希望自己或家人會遇到人生期末考的這一天,但好好的準備,是為了讓我們愛的人,能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