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網站頁籤

2021年6月2日 星期三

疫情升溫,本土研究揪出四大因子影響睡眠


作者:陳田育醫師|台灣睡眠醫學會




隨著台灣疫情升溫,「失眠」在google關鍵字搜尋中也開始變得熱門。台灣睡眠醫學會提醒,民眾務必要注意自身的身心健康與睡眠品質,因為疫情導致的失眠與睡眠障礙可能會是重要的心理健康預測指標!好的睡眠是生理心理健康的重要關鍵,睡眠醫學會也提供好眠三招,呼籲民眾一同用好眠對抗新冠肺炎。


國衛院研究


根據國家衛生研究院林煜軒醫師團隊近期發表於醫學資訊最頂尖的《醫學網路研究期刊》(Journal of Medical Internet Research)的研究指出,「失眠」是受疫情影響心理健康最敏感的指標。該研究團隊採用Google Trends資料,分析全世界19個國家疫情對心理健康的影響。發現當各國實施封城後,19個國家的死亡增加數,與「失眠」搜尋量增加天數呈正相關。

「失眠」相關關鍵字在google搜尋增加最多的是「隔離失眠」、「失眠原因」、「冠狀病毒失眠」和「失眠療法」。顯見失眠可能是由於隔離政策增加了社交孤立,進而加劇了負面的影響。在疫情之下的心理健康評估中,「失眠」與睡眠品質的改變,佔有重要的角色。


凱旋醫院|高雄醫學大學研究


另一個由高雄凱旋醫院李典政醫師與高雄醫學大學顏正芳教授團隊藉由臉書與網路問卷發表於《國際環境研究與公共衛生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的台灣本土研究指出,有四大因子容易在疫情期間影響睡眠,分述如下

  1. 過於擔憂新冠肺炎疫情
  2. 社會支持程度較差
  3. 疫情衝擊學業與工作
  4. 原本健康狀況較差


最新實證


今年剛於美國睡眠醫學會官方期刊《臨床睡眠醫學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Sleep Medicine)發表的統合分析研究指出,縱覽全世界13個國家的研究結果發現,確診新冠肺炎者,有高達74.8%合併睡眠障礙,而疫情下36%的醫療人員,以及32.3%的一般民眾也出現了一定程度的睡眠障礙。

台灣睡眠醫學學會指出,綜合以上資訊,失眠是疫情期間身心健康的一個指標性因子,而睡眠又與健康息息相關。為此,台灣睡眠醫學會提出三個方法,協助民眾在疫情期間維護睡眠品質,以利維持良好的免疫力對抗病毒。


一、 睡前兩小時,遠離新冠肺炎訊息


目前的新聞資訊來源,除了各新聞台不斷地呈現外,社群媒體也會不斷出現新冠肺炎的相關訊息,建議民眾應考慮避免過度沉浸於相關的訊息轟炸。同時應避免於睡前持續閱讀相關資訊,容易提升警覺度,導致入睡困難以及夜眠中斷等問題。


二、 居家輕隔離 正常作息維持生理節律


目前許多民眾已經改為居家遠距工作,小孩也因為停課之故改為在家學習。在如此特殊的情境之下,許多人的作息開始改變,會因此延後睡眠也延後起床時間。學會建議民眾在此疫情期間,應持續保持原本工作與上學期間的作息時間,避免未來解封時,生活作息大亂,跟不上既有的行程。


三、 轉念加正向,減少憂鬱與焦慮


疫情影響了許多人的生計與生活習慣,在疫情升溫之際,建議民眾在辛苦之餘,也要多做正向積極的思考。例如因為疫情因素取消的許多活動,可以藉此檢視相關活動對於自己生活的重要性,重新檢視生活的重心。

孩子因疫情無法上學,也能因此做機會教育,讓孩子更了解在學校就學的可貴,運用轉念的思考與適度的運動休息,減少焦慮與憂鬱的情緒,自然也較不容易出現睡眠障礙。

然而,若您持續於疫情期間出現入睡困難、睡眠中斷或是比平常早醒的睡眠型態改變,日常生活能力受到影響,且一週內有3天以上,就建議應該尋求醫療上的協助。


延伸閱讀




接受專業諮詢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