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7年5月31日 星期三

美國進修|出國進修的三個好處

出國進修,Yes or No?

作者:陳田育



出國進修,值得嗎?

出國進修是許多人的夢想,非常感謝師長們的許多協助,讓我能在職業生涯的起步階段就有機會短暫造訪世界知名的學府,一窺頂尖醫療的執行現況。

然而,出國一趟其實必須付出非常大的代價,耗費極大的時間與金錢成本,甚至回頭檢視進修的半年以及之前準備遇到的困難,其實難過與挫折的時間遠遠超過開心的時光。然而,對我自己而言,出國這一趟仍然讓我覺得非常值得,其中有三個很大的好處,很希望能提供有出國進修想法的朋友們參考。

出國進修的三個好處

一、    專心時光,自我對話。
與大部分的醫療人員一樣,我在出國進修前,每週的工作時間超過一百個小時,每天晚餐後或周末假日跑回辦公室工作是常態。然而,工作內容其實又多又雜,除了醫院常規的工作與自我進修的學習,不定時還會有工作或家庭裡臨時需要應付的任務,並不容易有一個比較長的時間能靜心思考對自己人生最重要的事情或只專心做某一個工作。

然而,短暫到國外充電,確實是一個最棒的機會。

以學習而言,美國因為相對人力資源與經費充裕,頂尖學府都要求所有的專家必須專心致志於專一領域,也因為著墨甚深後,才容易在該領域出現領先全球的想法,進而成為品牌並吸引更多人前往取經,而後透過這個正循環,把餅做大,取得該領域的話語權。

在這個專家取向的氛圍中,對於學習其實是一個很適合的環境,會是一個難得的時光得以思考自己在這個領域的定位以及未來可能的機會。尤其每個人所處的環境與資源不同,如何能真正發揮所學並對於自己與機構能有所提升,其實需要一個專心思考並提供嘗試的環境比較有機會探索可能的未來。並且能夠短暫站在該領域的制高點,也較能對於整個領域的趨勢以及概況有更多的概念。

因此,如果短期間沒有辦法能有比較長時間出國進修的機會,工作一段時間也應該適時讓自己休個長假喘息,每天或每週也應該保有一點自己的時間,與自己對話。尤其是辛苦的醫療人員,更應該儘量讓自己有一個健康的生活模式。並定期參加國際性會議,了解最新的領域概況。

二、    擴大連結,探索未知。
能夠接受外國學員進修的地方,都有其過人之處,通常都有辦法做到組織內或組織外的跨領域連結,透過合作互惠,讓該領域能有突破性的發展。

例如這次到哈佛體系的醫療單位進修,有非常多的主題都是哈佛醫學院與麻省理工學院彼此合作,尤其目前AI議題正夯,醫療與理工的結合勢必是未來的一個重大趨勢,我自己就很幸運能認識到同時在哈佛醫學院與MIT擔任教授的老師,看到他們實驗室的運作讓我大開眼界。

然而,就算不是跨機構的合作,這裡也時常看到同一個學校裡不同的實驗室或不同臨床單位彼此間的交流與討論,這種氣氛的營造需要時間以及老師們的態度。透過不同專業的討論,更有機會能看到新的問題並解決困難的事情。

同樣的,如果出國不是馬上能做到的事情,我們也能從自己身邊開始著手,多多與不同領域的人交流,或者定期參加國際性會議,認識一些有共同興趣的朋友。假若大家對某議題能有共同的興趣,放開心胸,彼此合作或許會是一個很棒的方法。

三、    高手過招,激盪火花。
國外一流學府或機構在聘任人員通常採取的態度是「超高的門檻,最大的自由」,也就是必須是學經歷豐盛的專家或是曾有豐功偉業的青年才俊才有機會進入該體系工作,然而一旦進入單位後,主管單位通常都會給予最大的空間自由發揮。

在這個人員嚴格篩選過的環境,大家溝通的方式與做事的精準度都到一定水準,工作起來非常舒適,就算可能不輕鬆甚至更忙,也會因為可能即將產出很棒的作品而充滿期待。

有很多人都跟我說,他們隨時都處在「你以為我在工作,其實我在享受生活」的狀態。

在美國半年的時間裡,認識了幾位在台灣已經表現非常優秀的研究人員,申請到科技部的補助後,來到美國延續自己的相關研究。他們都表示到美國後,工作的壓力與工作時間都比在台灣時還增加,除了全年幾乎無休外,加班到半夜也都是時有所聞。然而,努力的代價就是幾乎都在短期間將自己研究的能量與品質向上提升了數個檔次。

因此我們自己在工作或學習時,也應該儘量避免因為不適合的人事物耽誤到自己的專注力,應該放更多的心力在同一個水平的工作夥伴,甚至不斷向比自己更厲害的高手請益才是。如果有機會參與到讓自己有享受工作的感覺的任務,或者能營造出這種感覺的環境,或許也不需要到國外進修,而是國外會有人到您那邊進修呢!

出國進修恐怕不見得是一個很棒的人生選項,尤其是必須付出許多有形與無形成本,出國前一定都要再三想清楚,但出國進修確實是一個難得又寶貴的經驗。

萬分感謝這半年短暫進修期間給我協助的師長與親友們,沒有您們的幫忙,我絕對沒有辦法堅持完成這次的挑戰,感激不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