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0年11月14日 星期六

治療難搞的憂鬱症,最新方法是這種!






門診大哉問


「醫師,你有看到昨天那個大學生的新聞嗎?期中考週竟然這麼多學生出事,老師應該頭很大」25歲的阿吉,正在就讀國立大學的碩士班,已經邁入第四年碩士班的他,從大學開始就出現了憂鬱的症狀,這幾年越來越嚴重。

「你那時候也是耶,有好幾次你該回診的時間沒回來,我都怕你是不是怎麼了。」看了一整天門診快沒力的我,聽到他一提到最近的時事,突然有了精神。

「醫師,你不懂那種吃藥的痛苦,每天一把藥,也不知道有沒有機會好起來…」聽到阿吉這麼說,我只能好聲安慰他。

阿吉確實因為嚴重的憂鬱症狀,在這幾年的治療中,我們嘗試了許多努力。曾經安排了心理治療,也依照實證研究嘗試了幾種排名最前面的藥物組合,但阿吉憂鬱的症狀總是無法完全根除,現在碩士班遇到瓶頸,不知道能不能畢業,憂鬱症狀更是嚴重到不行。

「我以前遇到很多憂鬱的年輕人,家長都覺得憂鬱症的藥是鬼藥,吃了要吃一輩子。沒病都吃到有病,不呆都吃到變阿呆,不願意看醫生,都撐到最後被輔導室老師壓來醫院」我隨口提了早上剛遇到的一個病人,跟阿吉分享。

「阿就講緣分阿,人各有命。好啦,醫生你趕快開藥給我,我要閃了!」阿吉發現外面一直有病人插卡報到的聲音,覺得不好意思。

「好好好,趕快讓你閃人。不過你知道這兩年台灣開始引進非藥物的憂鬱症治療方法嗎?一種非侵入性的腦刺激術,叫做rTMS,現在有進階版,每次十分鐘搞定,我晚一點寫重點在部落格,你再自己去看一下。」

快速點單要讓阿吉閃人的同時,我也利用機會跟阿吉提了一下這個最新的非藥物憂鬱症治療,幾週前剛好在精神醫學會年會中聽完這方面權威李教授的演講,也利用這個機會整理重要的資訊跟大家分享。

這次的精神醫學年會辦在古都台南,剛好適逢萬聖節周末,當地有相當多的活動,我自己也利用這次的機會,除了在其中一天報告了有關於焦慮症的非藥物治療,也趁機帶家人一起到台南體驗當地的美食(生牛肉火鍋、肉圓等)與熱情的文化。




這一次我花了非常多的的時間在聆聽有興趣的演講,兩天的年會幾乎都從早待到結束,第二天結束返回飯店時,還遇到剛剛收尾結束也回到飯店的理事長。

以前住院醫師時,總覺得年會就是去簽簽學分就要閃了,但到了主治醫師後,年會除了是一個跟老朋友敘敘舊的機會,也是學習新知的好時機。

這次最期待的,就是有關於非侵入性腦刺激治療的相關研究與報告。一方面是自己照顧的幾位相當難以治療的憂鬱症患者都因為使用了這種最新每次十分鐘的治療大幅改善了自己的症狀,減少了藥物的使用劑量,甚至有人因此可以重新返回工作岡位,讓生活上軌道,相當讓人振奮。

週六的上午,非侵入性腦刺激治療權威北榮李正達教授提供最新的研究與經驗分享。李教授本身也是我在腦科所念書的老師之一,每次李教授參與的專題討論,都能讓在場的大家收穫滿滿。




非侵入性腦刺激術


幾年前由現任振興醫院精神科主任蘇東平教授引進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TMS) 重覆經顱磁刺激術的機器與技術至台灣,並交由李正達教授負責相關的前驅研究,經過幾年的努力之下,提供了許多寶貴的臨床經驗與研究發表,讓台灣中央機關於2018年核可予以治療台灣的憂鬱症患者。

因此近年來,許多醫療院所開始引進相關治療技術,三軍總醫院也是前驅醫院之一,目前已經以此治療了數百位的患者。




rTMS的治療原理是利用儀器產生磁場變化,透過精準的腦部定位直接刺激與情緒相關的大腦區域,幫助大腦神經細胞恢復原有的活性。根據過往的研究統計,每次約40分鐘的治療下來,大約有50%左右的難治型憂鬱症患者(用了很多種藥物都治療效果不佳的憂鬱症),可以獲得明顯的症狀改善。

這次年會中,李教授分享的是一種進階版的治療方式,叫做Theta-Burst Stimulation (TBS),TBS這種治療方式是rTMS的改良版,僅使用大約rTMS一半的能量波,且施作的時間由40分鐘縮短為10分鐘。透過特定的頻率與激發強度,患者很有機會在治療兩週後就可以看到療效。甚至在PK研究中,治療效果不但與傳統的rTMS不相上下,甚至還有更勝一籌的趨勢。




李教授在演講中也分享了他們一系列的研究,包含在相關治療的頻率與強度選擇上,他們驗證了幾種的刺激頻率與強度後,提供給在場醫師許多重要的建議。


TBS副作用較少,施作時間短


李教授很早以前就與三總的團隊分享過相關的經驗,我們當初在選購機器時,也直接選擇高階款可以執行TBS的機型。TBS因為使用較低能量的刺激,患者出現頭痛的狀況明顯較過去rTMS少,且施作時間只需要10分鐘,患者不用像過去一樣需要固定一個姿勢40分鐘,執行操作的治療師也比較不會這麼累,是一個值得參考的治療模式。


TBS重點整理


  • 治療時間僅需10分鐘
  • 疼痛感較rTMS輕微
  • 治療效果與rTMS不相上下,甚至可能更好

結論


臨床上有不少憂鬱患者與家人會因為精神科藥物的長期汙名化而有所心理壓力,不願意面對,也不願意治療。長期下來,難免會發生憾事。近年來,精神醫學的各方先進都持續努力,不論在心理治療、營養治療、藥物治療標準化、與最新的非侵入性腦刺激治療上都逐漸看到開花結果的好消息。

各位親愛的朋友,如果您或者身邊的朋友有憂鬱的困擾,多給他們一些陪伴,也記得尋求專業的諮詢與治療喔!


接受專業諮詢評估